中国传统丧葬礼俗(吊唁)

逝者已去,子女要“亲视含殓”,其他亲友则要“闻丧赴吊”。吊唁亲友在服饰、表情、哭丧、言语等方面,都有一些俗规。吊唁者的表情要哀痛、悲伤,若为至亲和挚友,还有哭丧一礼。旧时,有亲友来吊唁,有的地方还发“孝帕”的仪规,即送上一方白布帕,现今演变为发白纸花。吊唁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素色纸包好,在纸包的皮上写“奠仪”“烛金”之类黑字并署名,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文士间还有祭文。

吊唁需要注意什么?参加追悼会送什么鲜花?

古代的吊唁礼仪是非常讲究的,而现在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是需要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的,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注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一、吊唁要遵守的原则

守时——可以提前到场等候

庄重——态度和表情保持严肃

二、吊唁的礼仪

1、 不宜打电话吊唁。

2、 不得穿着艳色的服装参加葬礼。

3、 喧哗或中途退场,是对逝者及家属的不尊重。

当面去吊唁,一定要记得带上你的礼物和问候,而且一定要根据情况送去不同的礼物。那些高龄的老人故去,安安静静的因为“老”而去世的。这种情况是任何人都无能为力的,故而,这类悲伤会减轻一些。另外一些就是“哀丧”,这些死亡一般都是由于意外造成的,例如:车祸、疾病等,总之是年纪很轻就去世的,这是最令人悲伤的。

不过,丧事总归是一种悲痛的事情,在吊唁的时候要显示出悲伤的情绪,更要说些安慰当事人的话。关怀及安慰对于亡者的亲属很必要,一些过当的举动例如嚎啕大哭应避免,在措辞上也应注意,作为慰问语一般可以说,“这次事情真令我悲痛,请节哀顺便。”“这次事情太突然了,衷心表示哀悼,请保重身体。”

丧事时忌讳使用“死”、“惨”等使人联想到不幸的词汇;葬礼会场是肃穆的,吊唁者言辞应收敛,高谈阔论、嬉笑打闹都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说话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出您的诚意和风度。 葬礼本身的凝重感和沉痛氛围,要求人们言行格外谨慎,如果细节上稍有不注意就可能给亡者家属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千万不敢有所懈怠。

那么出席葬礼究竟怎样做才最得体?一句话:慎言慎行。以下这几点规矩您可要谨记: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时,男女均应穿黑、蓝等深色服装,男士可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女士不应涂抹口红,不戴鲜艳的围巾,尽量避免佩戴饰物,如需要可考虑白珍珠或素色饰品,避免佩戴黄金。

三、吊唁的礼物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参加葬礼的时候送的礼物需要选择哪些,都有什么讲究呢?

1.在追悼会上人们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礼金,这是一种约定俗称的交往礼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毕竟在开追悼会的时候总是需要花费和开销的,你的礼金能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记得,这个礼金千万不能用红纸包装,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

2.挽幛、挽轴、挽额也称礼幛,题词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为多,多是直写,横写的称“挽额”。

3.祭奠礼品如赠送香烛纸钱、鞭炮、“三牲”、果品之类的祭祀用品,并随祭品附送礼单帖。

4.花圈或花篮。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不过送的花也有些讲究,因为每种花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黄色和白色为主,千万不要送那些过于鲜艳的花。

应该用什么花吊唁死者?

祭奠逝者,要赠予白事花圈、祭祀鲜花,菊花和百合是优选。

1、表达哀思悼念,用白菊花

自古菊花都代表高雅不屈的高尚品性,祭祀鲜花选白菊花用来哀悼逝者,是在表达对其的哀思悼念,以及对逝者平生高洁德行的敬佩。

2、劝慰节哀顺变,用黄菊花

人生无常,每个人都终将老去,然后死亡,菊花寓意着“安息”,面对悲痛的家属,贴心的做法是,祭祀鲜花选黄菊花,对其进行劝慰,让家属节哀顺变。

3、寓意追思缅怀,用白百合

白色的百合与白菊花有着相似的寓意,都表示对品行高雅逝者的敬爱之情,因此白色百合同样可以作为祭祀鲜花,只不过通常会与白菊花、黄菊花搭配。

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黄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肃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实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黄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恋之意,让逝者走好。

(5)白色大丽花可布置灵堂、灵车,寄托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对亡灵的哀悼。

九旬老人去世,亲友短信吊唁

“化金老弟,按照政府要求,为避免病毒感染,我们一家就不上门吊唁舅舅了,请节哀。”到2月2日,泗阳县城厢街道陶圩居委会九组陶化金,已先后收到50多个亲友发来的“吊唁短信”。看完每一封充满深情的短信,陶化金都要答谢一句:“感谢理解。”

老父亲去世后,陶化金收到了表兄弟发来的一条“吊唁短信”。

2月1日凌晨,陶化金90岁高龄的父亲突然去世。按照传统习俗,高龄老人去世要大办,亲友乡亲们都要到场吊唁,否则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大逆不道”。

身为人民教师的陶化金,考虑到近阶段政府一直在宣传人情“减负”,现在又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不能让葬礼变成负担,更不能将亲友们陷于传染疾病的危险之中,于是,决定将父亲的葬礼。

陶化金的决定,在族人中引发不小风波。有的直接说陶化金“忤逆不孝”,其中更多的人存在“和稀泥”的想法,认为亲房近族、至亲好友小范围举行一下也是可以的。

听了族人的议论,陶化金心平气和大家解释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带头避免人员聚众,不给政府添麻烦。万一因为举办葬礼,发生病毒传染事件,我对不起大家!更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父亲!相信老父亲的在天之灵,也能理解我的做法。”

一切从简好是好,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举办葬礼,总不能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把父亲下葬了吧。以后亲友问起来,不好解释,还会怪罪陶化金。陶化金斟酌再三,拿起手机给众亲友群发了短信:“家父2月1日去世,因疫情防控时期,本着丧事从简原则,家中所有祭奠活动全部取消,请亲友们勿来吊唁,失礼之处还望各位谅解。”同时,陶化金请村里用喇叭通知村民不要前往吊唁。

亲友们收到短信后,有的表示理解,也有的执意要前往吊唁。对于那些执意要前来吊唁的亲友,陶化金一一劝阻拒绝。2月2日早上9点,陶化金将父亲遗体火化后,直接葬入城厢公墓地,跟随到殡仪馆和公墓地的只有自家人。

因为陶化金拒绝举办葬礼,他的手机这两天“吊唁短信”不断。这些不见面的“吊唁”,在陶化金看来,在战“疫”特殊时期,比见面更让他感受到那份不一样的亲情,这些亲情也让他得到无比的宽慰。因为,他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防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