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口祖坟风水讲究

关于老汉口祖坟的风水讲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老汉口祖坟风水讲究

1. 祖坟风水的基本概念

祖坟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祖先的安息地会对后代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气运、财富、健康等方面。在古代,寻找合适的墓地是一项重要的皇家活动,例如汉高祖刘邦的祖坟就被认为是风水宝地。

2. 祖坟风水的科学原理

现代科学认为,祖坟风水的影响可能与量子纠缠有关。量子是能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即使它们之间有很远的距离。这种现象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祖先的安息地会对后代产生影响。

3. 祖坟风水的具体讲究

在风水学中,祖坟的选择有很多讲究。例如,理想的祖坟应该位于好的龙脉上,且穴位的选择非常重要。此外,墓地周围的环境,如树木、水流等,也会对风水产生影响。在老汉口地区,可能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4. 祖坟风水的影响

祖坟风水的好坏,可能会对后代的运势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好的风水可能会带来富贵、健康,而坏的风水可能会带来不幸。因此,选择一个好的祖坟风水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老汉口地区的祖坟风水讲究可能包括选择好的龙脉和穴位,考虑周围的环境,以及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风水学是一种复杂的学问,它的影响可能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老汉口丧事中的风水讲究

在老汉口的丧事中,风水讲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是一些相关的风水讲究:

老汉口丧事中的风水讲究

1. 墓地选择

在老汉口,人们非常重视祖坟的选择,希望先人能够葬在一个风水好的地方以保佑后来人升官发财,大富大贵。例如,朱元璋之所以能做皇帝,就有人传言说是他家祖坟葬的好。在朱元璋称帝后曾派精通风水的刘伯温去他老家将父母的坟迁到南京来,因为那是山川灵秀之地,动了就影响气运,朱元璋这才作罢。

2. 出殡讲究

在农村,出殡是需要八个人抬棺材的,被叫做“八仙”,土葬以秦岭一代最为隆重,传出的故事也最多。在民国时期,秦岭的一个乡村中,一对年轻的夫妻因为女人出轨,被丈夫误杀,最终丈夫害怕也自杀而死,那个时期的农户都是非常穷的,死后能有棺材睡就算好的了,很多人都是弄张席子一盖就完事。这对死去的小夫妻仅有丈夫的爹在,生前老人给自己做了口棺材,于是就把这口棺材用来埋葬两个孩子,这就是一穴同棺。有的地方是16人或是24人抬棺,当然这个是根据家庭条件来的,有钱的话自然排场大。

3. 风水先生的作用

在农村,无论是大窖还是小窖,窖前或窖后五百米之内不能选地,名叫火烤阴身,会使阳世人连续暴亡。这些都是风水先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们会根据死者的辈分、年龄和家族男性成员的情况,确定死者的墓葬地点。死者如不是突然亡故,这项工作在死者病危时便会完成、挖掘墓穴是在死者辞世后进行。打坑人多是同族晚辈。打坑之前,孝子要先祭奠祖坟,烧一些纸钱,然后再对墓穴地进行祭奠。

4. 墓地布置

在农村,逝者入土为安后,要连续三天坟头点灯,只能在天亮的时候点。这是为了给老人去黄泉路点灯和给买路钱。老人的棺材里面要放铜币硬币之类的,最下面躺的草木灰之类的要有老人年纪相称的小圆圈,然后还要垫柏树枝。这些都是根据风水学的原则来进行的。

总的来说,老汉口的丧事中的风水讲究是非常注重墓地的选择和出殡的讲究的,这些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老汉口丧事办理的风俗习惯

老汉口丧事办理的风俗习惯

老汉口丧事办理的风俗习惯

殡葬习俗

老汉口民间有一柏二杉三梓桃,槐桑枣榆是中流,楝树不做寿材用,杂木枹桐次杨柳的说法。凡是讲究的,棺材外边都涂了黑漆,用金色在两帮上画二十四孝或八仙庆寿等图案。一般只在棺材头里画上一个圆寿字,周围有五只蝙蝠,谓之头顶五福捧寿,后边画上莲花,谓之脚口莲花。

办丧习俗

解放前,汉口工商界办丧事以奢侈为哀荣,而开启此风的当属葆和祥沙号老板毛树棠。毛树棠经营匹头棉纱暴富,她的母亲去世时,平时为人吝啬的毛树棠不惜重金,耗资万元大办丧事,仅购置棺木就花去5000块大洋。后来,汉口的丧礼愈发奢侈。王晓斋原是汉口的一名小混混,到上海发迹后当上耀华丝厂老板,成为上海工商名流。王母出殡当日盛况空前,送葬人数逾千人,灵柩放在一具由64人抬的龙凤杠上。整个出殡仪式用了大半天时间,开销达数万元。

丧事礼仪习俗

丧事礼仪习俗包括丧事文书悉用白纸,槽门上悬白纸墨书“当大事”;屋内做法事、佛事,行儒礼,热闹隆重;屋外鞭炮声声,气氛肃穆,故名白喜事。封建社会办趟丧事往往要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大多就7天内就办妥了。过去的孝子孝孙要披麻戴孝,现在的孝服也简化了,一个是麻布基本上少了,头上和腰围上的棉花绦子,孝棍和赤脚草鞋也少了。倒是看重“孝子磕头”的礼节的。所谓铳,并非鸟统,而是相当于礼炮性质的“三眼铳”,其一端为木柄,另一端为钻有品字形洞眼的铁质铳管,用时在眼内筑以硝药、黄土和引信,对天燃放。

丧事注意事项

汉族传统葬礼上,有很多注意事项,诸如长不送幼、夫妻不相送、送客不出门、报丧不进门等传统葬礼习俗,都是先辈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其一、三天不出门、不扫地:家中有丧事,孝子三天不出门,其他一切事宜均交由管事者代办,除非登门报丧(部分地区有孝子登门报丧的习俗);三天不扫地,孝子们深陷悲痛之中,丧亲之痛无以言表,自是无暇顾及清扫门面了。其二、送客不出门、不戴孝访客:有亲朋前来吊唁,吊唁完毕如需送客,只需送到家门口;戴孝的孝子不能进别人家,甚至连宅子边都不能站一会,以免给别人带来晦气。其三、香火不断、香和长明灯不灭:香火不断,寓意死者后继有人;长明灯不灭,给死者照亮回家的路。

以上就是关于老汉口丧事办理的风俗习惯的一些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汉口地区殡葬习俗和传统

汉口地区殡葬习俗和传统

汉口地区殡葬习俗和传统

1. 殡葬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汉口地区的殡葬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几乎是较早较原始的土葬。随着时间的推移,殡葬文化逐渐体现了阶级的差异,体现在墓地、葬具和随葬品等方面。从北京猿人将洞穴上层当作生者的居室,下层为死者的墓地,到秦始皇陵的规模及豪华程度,都体现了当时丧葬礼俗的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殡葬礼仪已经形成一套隆重而繁琐的礼仪。整个土葬时期,实行土葬主要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兽吃掉,同时也为了使死者的得到永恒的安息和葬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我国开始逐渐推行火葬。

2. 民间殡葬习俗

在老汉口,殡葬习俗有着独特的体现。例如,出殡时,逝者的长子(女)扛着写有西方接引的阴魂幡,儿媳(或女婿)双手托着骨灰盒,长孙(女)双手拖着亡灵的遗像,亡灵的次子(女)手持哭丧棒,以及其他准备参加出殡的晚辈。在出殡过程中,有亲朋好友在灵堂燃放鞭炮,其他留守在门前按照辈分面对面跪为两个纵向,男女各一个纵向。长子面前放一个用红纸包裹的砖头,手里拿一个泥碗或普通饭碗,当杠房师傅们将亡灵抬出大门时候,长子将泥碗摔碎在砖头上,口念爸爸(妈妈)留财,然后全体晚辈磕4个头,直系亲属跟随着棺材一起上灵车。

此外,老汉口人在丧事办理上也有自己的风俗。例如,老年人走的时候要有子女在旁,才方便说下最后遗嘱之类的话。停灵时间一般为三天,也就是两个足整天,第三天则是出丧日。停灵期间,晚上要有亲戚守灵,还有不时有哭灵的,哭灵的一般是死者的女儿或是至亲。第三天出丧,一般是在该日的六点多就要作好各种准备,这天所有的亲戚都一般要到场,从灵堂起灵时,由发丧人员把用菜油点在碗里的灯吹熄,然后摔破此碗,再出灵。

3. 殡仪民俗文化博物馆

武汉殡仪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青山殡仪馆内,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殡葬主题博物馆之一。这个博物馆从2012年9月开始筹办,完全靠自筹资金办馆,投入将近80万元。整个场馆约400平米,展品共计1500余件,展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武汉殡仪史话、武汉殡仪改革、武汉殡仪习俗、中外殡仪文化和殡葬文化长廊,展现了武汉当地殡葬文化起源、变迁,以及中外殡仪文化的差异。

通过这个博物馆,人们可以了解到老汉口的殡葬习俗。例如,博物馆藏有两组微缩雕塑,展示了老武汉人做棺及出殡的全过程。这些展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汉口地区的殡葬习俗和传统。

4. 殡葬服务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殡葬服务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汉口殡仪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特征,深刻阐明殡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殡葬改革不动摇,促进殡葬事业发展不停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不放松。他们致力于建设服务殡葬和绿色殡葬,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汉口地区的殡葬习俗和传统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习俗和传统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和尊重,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汉口殡葬一条龙收费标准

汉口殡葬一条龙收费标准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汉口殡葬一条龙收费标准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服务费用。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整理出的相关信息:

火化、遗体接运、骨灰寄存等基础费用

– 火化费用为800元/具,适用于15岁以上成人。

– 遗体接运的起始费用为100元/次,超过5公里后按1元/公里计算。

– 骨灰寄存的费用为100元/年/盒。

汉口殡葬一条龙收费标准

殡仪馆使用费用

– 租用小厅(孝恩厅、孝望厅等)的费用为500元/次,价格会上下浮动15%。

– 租用中厅(坤厚厅/坤泰厅等)的费用为1500元/次,价格会上下浮动15%。

– 租用大厅(静雅厅)的费用为2500元/次,价格会上下浮动15%。

– 简易告别厅(孝礼厅)的费用为100元/次,价格不会浮动。

殡葬用品费用

– 殡葬用品包括电动祭台桌、香纸蜡烛、花圈、鲜花篮等,具体价格未在搜索结果中给出。

心理咨询服务费用

– 殡葬一条龙服务通常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具体费用未在搜索结果中给出。

注意事项

– 所有的收费标准可能会有所变动,建议直接联系相关殡仪馆或服务提供商获取最新的费用信息。

– 一些服务可能还包括额外的费用,例如超出基础服务范围的特殊要求可能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 有些殡仪馆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套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套餐,以达到省心、省力、省钱的效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收费标准可能会因时间、供需关系以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变化。因此,建议您在选择殡葬服务时,直接联系相关的殡仪馆或服务提供商,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武汉青山殡仪馆

武汉青山殡仪馆始建于1966年,占地面积约40亩,位于青山区冶金大道104号。它是直属武汉市民政局的市属三家殡仪馆之一,被评为国家二级殡仪馆和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2013年,经过武汉市民政局的同意,它正式更名为青山殡仪文化公园。

青山殡仪文化公园是一个集现代园林、仿古建筑群、水系石系文化于一体的场所,其中还融合了殡仪民俗文化博物馆、生命教育主题展、廉政文化警示长廊、二十四孝雕塑园以及运动休闲场等设施。公园内的布局构建十分精巧,造园置景展现了匠心独运的设计。这里有巍峨的牌楼、错落有致的古屋、迂回的长廊,展现出古风古韵。同时,公园内绿树掩映、碧草如茵、鲜花竞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悦目赏心的环境。在思恋泉边,可以听到淙淙的泉水声,而在相思桥下,则有流水潺潺。此外,公园内还有石径小道,曲径通幽,展现出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青山殡仪馆提供多项服务,包括灵车服务、冷藏服务、守灵服务、普通守灵、中档守灵、高档守灵、丧葬用品、鲜花布置、接待服务、遗体告别、遗体化妆、礼仪服务、司仪主持、遗体火化、礼乐服务以及骨灰寄存等便民服务。馆内的设施也非常齐全,有高档守灵楼会客厅、遗体存放厅、普通守灵楼会客厅、休息房以及守灵楼卫生间等。这些设施和服务都为逝者提供了一个尊重和庄重的环境,同时也为生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缅怀和告别的场所。

武昌殡葬一站式服务

武昌殡葬是指在武昌地区提供的殡葬服务,包括遗体处理、悼念仪式、骨灰安置等一系列服务。武昌地区可能有多个殡仪馆或殡葬服务中心,它们为逝者和家属提供专业、细致和贴心的服务。

武昌殡葬一站式服务

如果您需要武昌殡葬服务,可以选择联系当地的殡仪馆或殡葬服务中心,了解相关的服务内容和价格,并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在选择殡葬服务时,建议考虑服务的专业性、设施的完善程度、口碑评价等因素,以确保逝者在最后的旅程中得到尊重和关爱。

需要注意的是,殡葬服务是一项非常特殊和敏感的服务,需要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意愿和情感。因此,在选择殡葬服务时,请务必与殡仪馆或殡葬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明确服务需求和期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您提供帮助和服务。

“报丧要走到,吊孝要谢孝”这是一种礼节

在农村的丧葬礼俗中,人们都是非常重视的。人们认为,人死后还有灵魂的存在,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生活,活着的人为了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更好,也就有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

其实,人和别的动植物一样,生老病死很正常,这是自然规律。然而,人和其它动物所不同的是,人是一种有思维能力、有语言交流、有文明举止的高级动物,所以,在人死后也就不同于别的动物。

当有老人过世后,首先要先检查老人的眼睛是不是闭着了,如果断气后眼睛是半闭着的状态,家属就要把死者的眼晴用手轻轻按抚让眼睛闭合,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让老人走的安心。

在确定老人死亡后,做儿子的首先要由长子携带香、纸钱去土地庙,农村人称之为“报庙”。意思就是告诉土地爷,自己家老人要升天了,暂时把灵魂安放庙内,土地爷就会保护。而且在往返的路上要低头不语,既使见了熟人也不可说话,老人们说这是怕惊了亡魂。

亡者的家属要趁老人身体稍有余温、未僵硬之前,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穿上,寿衣就是死亡后穿的衣服。然后,找风水先去看下葬的坟地和下葬的时间,一切细节安排妥当就要通知亲友安葬了,“通知亲友”就是所谓的“报丧”。

报丧
报丧就是通知亲友前来参加葬礼的仪式,古时候,人们是很讲究的,一般以口报为主,孝子身穿孝服前往亲友家,但不能进家门,要在门口喊亲友出来,见面叩头报其家中丧事,以示对亲人去世的尊重和对亲友的敬意,否则就是礼数不到。

由于孝子死了亲人过于悲伤,加之一些忙乱,后来便演变成了由操办丧事的主管负责报丧一事,主事安排帮忙的人员去其亲友家报丧。亲友便会做上好吃的款待报丧之人,同时煮上一碗面,放几个鸡蛋让报丧的人吃了,放可离去,不然不吉利。亲友得此消息,便及时地如约赶往死者家中前去吊孝。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丧葬的简化,现在都是以电话报丧通知了。

吊孝
吊孝就是到亡者灵前行跪拜礼。一般情况下,吊孝之人携带烧纸及时赶来灵前,跪拜、哭悼,别人劝才止哭。虽然不致于像其子女一样悲哀,但也要表现的很哀伤,这也是对过世之人尊重的必要礼节。

也有的亲友会带钱过来以帮忙料理丧事,解决其困难,当然,主事都安排有专人负责收钱,登记造册,以便以后孝子们以后回礼。这也充分反映了帮扶于困,礼尚往来的美好品德。

谢孝
谢孝就是孝子们等客人吊孝完毕的一种回谢礼,民间称其“孝子谢客”。就是孝子等客人吊孝结束时,孝子跪拜吊孝的客人的礼节,这是对前来参加葬礼之人的谢意,也是一种必须的礼节。同时也要给吊孝之人送“孝布”,孝布的大小,是管事按其和亡者身份关系远近而定的,这也是农村的一种规矩。

孔子曰:“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如果不报丧给亲友,亲友没来吊孝,那是人之常情,就是自己失礼在先。如果报丧给亲友,亲友没来吊孝,那就是亲友失礼,不要说谢孝,以后也许会形同陌路,不相往来。

当然了,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规矩不会完全一样,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总之,“报丧要走到,吊孝要谢孝”这是传统丧葬习俗中的一种礼节,不管怎样说,人们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字。

人死后为何一定要停放几天?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古人对死亡,相当重视!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专门有“死”字,看起来好像一个人在一具大体前痛哭流泪跪着,以示生命终结,是人们对死亡最原始的描述。

《说文解字》也解释道 “死,生气耗尽也”表示人的灵魂与躯体相分离,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死后归宿的看法吧。 由此,古代也演化出了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

说文解字

儒家影响下,子女要敬孝,使父母得以善终;父母过世,子女要永言孝思”。人去世后,一定要举行相关仪式,妥善处理,以安亡灵。使生者得意释然。于是乎,便产生了一整套礼仪!

病者生命垂危时,古人要赶紧沐浴更衣,内外穿戴好新的一套,不能人“光着身子走”。寄托了生者深深的孝敬之情,咽气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向亲朋好友报丧!

多用讣闻,写上逝者生前的官阶品级,生卒年月,若是父母,讣告结尾要写“孤子某某、孤女某某,泣血稽颡,就是以额头触地”云云。

这种礼仪,除了通知参加丧礼外,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分担悲痛凝聚亲情的仪式,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周代!

《红楼梦》秦可卿出殡

入殓前,家属要悬挂起白桌衣,摆着供品、香炉、蜡台,以供众人前来吊唁,这个过程很多地方一般民俗都是三天。

最早的时候,古人认为人去世后要头七过了才能下葬。说是第七天,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要回来看看,当然,这是一种对逝者的哀思了,视逝者如生,可以缓解家属的悲痛心理,还有个念想!用这几天时间,好好追忆逝者一生,把身后事料理妥当,逝者走得也就安心,放心入土为安了。

渐渐地,移风易俗,七天太熬人,成了三天。

但您可能不知道,我刚讲的三天七天传承几千年的民俗,也并非纯粹是古人迷信以寄托哀思,历史上确确实实还跟一位医学泰斗有关!

扁鹊

司马迁史记载,战国时有位神医,唤做扁鹊,他本姓秦,名扁鹊,姓秦,字越人,就是因为医术太过于高超,人们便用上古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之名来称呼他。

就救济苍生,扁鹊云游四海,偶然间来到虢国,发现虢国人都哀容满面在祈求什么,国事也没人管了,扁鹊好奇,隐着身份便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才得知,受国人尊敬的太子刚刚去世!

扁鹊好奇,问:“那太子得了什么病,症状如何?”

中庶子回答道:“病是血气不畅通,导致气血交错无法排泄,于是暴发成病,又中要害。其精神又不能止住邪气,邪气畜积太多而不得排泄,所以产生阳缓阴急的病,而暴毙。”

扁鹊在虢国令太子起死回生

扁鹊问:“死了多久啦?”

回答说:“从清晨到现在。”

扁鹊又问:“已入殓了吗?”

回答说:“还没,死亡还没半天,准备一会入殓。”

扁鹊大吃一惊说:“快,请你去禀告,说我乃秦越人,我能够使太子活起来!”

中庶子说:先生不是胡说八道吗?人死如何复生?我是不会去禀告的。”

扁鹊见后长叹一口气说:你真小看我了。我不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症,绝不会有差错。

扁鹊

若不信,你可去太子那,看他鼻子是不是肿了,大腿到阴部是不是还有温度?

听了扁鹊的话,中庶子赶紧进宫查验,果真如此!大惊失色,慌忙禀报国君,国君哭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泪水一直挂在睫毛上,悲痛不能自止。

扁鹊说,莫悲伤,待我查验一番!一检查,后认定此病为“尸厥”,他高兴地对国君说,放心,我能治!太子现在阴阳失调,血管阻塞,才导致气脉无序,失去知觉,故而身体就像死了的样子,但太子只是假死耳。

扁鹊于是便在太子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等处以及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胶会等穴,施针过了半个时辰太子恍惚悠悠,果真醒了过来。扁鹊又使温暖的药气入肉五分,太子喝罢,竟坐起来了。接着他又调理阴阳之气,给太子服用汤药二十多天的样子,太子就痊愈了。

大家都赞叹扁鹊神医,能有起死回生之术,但扁鹊却说:“我不是能把死人治活,而是这个人本来就还没死,我只是能使他再起来罢了。”

扁鹊问疾

其实,司马迁记述的这一段,太子的症状,就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假死,某些人的生命特征(呼吸、心搏、血压、脉搏等)极其微弱,处于似乎已经死亡,其实还活着的状态,濒临死亡,但生理机能又恢复活过来了!又被称为“拉撒路综合征”!

说实话,这种情况常见诸报端,并无什么稀奇!

但古代这个故事深入人心,由此,民间开始停灵几日,也是古人防止假死,留有余地的方式,希望逝者真跟虢国太子一样,能出现奇迹!

只是这样的几率古代基本没有,所以久而久之,成了一种风俗啦!

农村老人去世,为什么不在医院,要在最后时刻拉回家里?

有一些老人快要断气的时候,家里人就会把老人接回家,为何会这样?其实不要说快要断气的老人了,碰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已经过世了,依然还是要拉回家,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其实说起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看待,一方面与现在的生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与咱们中国的传统生活观念有关。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的奶奶过世了,今天也想通过这样的一件事同大家讲一讲这里边的一些讲究,当然也希望我那个朋友不要生气才好。

老人过世
朋友的奶奶今年已经是85岁的高龄了,别看她老人家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这十来年一直很少生病,而且腿脚也特别利索。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过了年,老人家突然不吃不喝而且躺在床上也起不来了,就一直睡觉。

家里人也非常的着急,就把老人送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治也没有发现什么气质性的病变,只说是人老了,身体机能已经不行了,估计也活不太久,但是具体时间还说不好。于是那段时间家里人就一直伺候着老人家,当然中间也在商量什么时候把老人家接回家,不能是在医院之类的话。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把老人接回家,老人就已经咽气了。所以家里的子女只得把老人的遗体带回家,而且边走还边说咱们回家了,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因此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无论人是死是活都是要接回家的,也就是所说的停灵。

与现在相关
为何把人临死前接回家也与现在有关呢?因为一般情况下老人不是因为太老了而造成的自然死亡,就是因为得了比较重的病,比如说癌症等这样可怕的病,这种病不仅非常的折磨人,而且还治不好,另外就是特别的受罪。

毕竟住进医院里,医生的责任就是一定要全力抢救,可是对于已经药石不灵的疾病,只能等死。有时候这种抢救的过程对于病人来说也是非常的痛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病人都会要求回家,在他们的心里就是不能死在外头。

前不久也是附近一个村子的老奶奶因为得了食道癌,家里的子女都还比较孝顺,但是老人一是因为受罪,二是因为不想让子女再多花一分钱,因此一定要回家等死。百般劝说都不行,无奈之下子女只好把老人接回了家。不过当晚老人家就上吊自杀了。

落叶归根
也许老人家觉得自己的病会拖累子女,所以选择了自杀这样惨烈的方式。另外就是遵循落叶归根的老习俗。这就与咱们的老传统扯上了关系。毕竟以前的传统习俗中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认为人从降生到死亡,从哪来到哪去,那么如果不把人接回家,很可能死去的人就找不到自己的家,用迷信的说法就是变成了孤魂野鬼。连个自己的家都回不去,会很可怜的。因此从迷信的角度就是希望老人不要忘了自己的家在哪?不要迷了路。

你看咱们每年过年的时候,除了包好的水饺要敬天敬地,同时还会提前折一些元宝等,就是为了接自己家的老人回家过年,等到了十五也就是年正式走远的这一天,还要把老人请走,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希望已经过世的家人要记得来时的路。

就像刚才所说的落叶归根。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对家的想法。都有对家的渴望。试想想这些马上失去生命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全感是回归,中间还夹杂着些许的害怕。也许回到家就不害怕了,就坦然了。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孝顺。因为这个时候的老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把自己接回家,那么出于对老人的孝顺,就一定会照办的,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总不能让老人抱着遗憾离世!

现在依然有很多的地方依然遵循着这样的一种传统。而且等人过世后还要放置在灵堂处三天三夜,而老人的子女也要在这三天三夜里进行守灵,也算是最后对老人的一次尽孝。同时这三天还要接受来自各个地方的祭拜,其目的都是为了送老人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