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地区殡葬习俗和传统

汉口地区殡葬习俗和传统

汉口地区殡葬习俗和传统

1. 殡葬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汉口地区的殡葬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几乎是较早较原始的土葬。随着时间的推移,殡葬文化逐渐体现了阶级的差异,体现在墓地、葬具和随葬品等方面。从北京猿人将洞穴上层当作生者的居室,下层为死者的墓地,到秦始皇陵的规模及豪华程度,都体现了当时丧葬礼俗的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殡葬礼仪已经形成一套隆重而繁琐的礼仪。整个土葬时期,实行土葬主要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兽吃掉,同时也为了使死者的得到永恒的安息和葬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我国开始逐渐推行火葬。

2. 民间殡葬习俗

在老汉口,殡葬习俗有着独特的体现。例如,出殡时,逝者的长子(女)扛着写有西方接引的阴魂幡,儿媳(或女婿)双手托着骨灰盒,长孙(女)双手拖着亡灵的遗像,亡灵的次子(女)手持哭丧棒,以及其他准备参加出殡的晚辈。在出殡过程中,有亲朋好友在灵堂燃放鞭炮,其他留守在门前按照辈分面对面跪为两个纵向,男女各一个纵向。长子面前放一个用红纸包裹的砖头,手里拿一个泥碗或普通饭碗,当杠房师傅们将亡灵抬出大门时候,长子将泥碗摔碎在砖头上,口念爸爸(妈妈)留财,然后全体晚辈磕4个头,直系亲属跟随着棺材一起上灵车。

此外,老汉口人在丧事办理上也有自己的风俗。例如,老年人走的时候要有子女在旁,才方便说下最后遗嘱之类的话。停灵时间一般为三天,也就是两个足整天,第三天则是出丧日。停灵期间,晚上要有亲戚守灵,还有不时有哭灵的,哭灵的一般是死者的女儿或是至亲。第三天出丧,一般是在该日的六点多就要作好各种准备,这天所有的亲戚都一般要到场,从灵堂起灵时,由发丧人员把用菜油点在碗里的灯吹熄,然后摔破此碗,再出灵。

3. 殡仪民俗文化博物馆

武汉殡仪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青山殡仪馆内,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殡葬主题博物馆之一。这个博物馆从2012年9月开始筹办,完全靠自筹资金办馆,投入将近80万元。整个场馆约400平米,展品共计1500余件,展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武汉殡仪史话、武汉殡仪改革、武汉殡仪习俗、中外殡仪文化和殡葬文化长廊,展现了武汉当地殡葬文化起源、变迁,以及中外殡仪文化的差异。

通过这个博物馆,人们可以了解到老汉口的殡葬习俗。例如,博物馆藏有两组微缩雕塑,展示了老武汉人做棺及出殡的全过程。这些展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汉口地区的殡葬习俗和传统。

4. 殡葬服务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殡葬服务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汉口殡仪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特征,深刻阐明殡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殡葬改革不动摇,促进殡葬事业发展不停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不放松。他们致力于建设服务殡葬和绿色殡葬,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汉口地区的殡葬习俗和传统丰富多彩,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习俗和传统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和尊重,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