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青山殡仪馆

武汉青山殡仪馆始建于1966年,占地面积约40亩,位于青山区冶金大道104号。它是直属武汉市民政局的市属三家殡仪馆之一,被评为国家二级殡仪馆和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2013年,经过武汉市民政局的同意,它正式更名为青山殡仪文化公园。

青山殡仪文化公园是一个集现代园林、仿古建筑群、水系石系文化于一体的场所,其中还融合了殡仪民俗文化博物馆、生命教育主题展、廉政文化警示长廊、二十四孝雕塑园以及运动休闲场等设施。公园内的布局构建十分精巧,造园置景展现了匠心独运的设计。这里有巍峨的牌楼、错落有致的古屋、迂回的长廊,展现出古风古韵。同时,公园内绿树掩映、碧草如茵、鲜花竞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悦目赏心的环境。在思恋泉边,可以听到淙淙的泉水声,而在相思桥下,则有流水潺潺。此外,公园内还有石径小道,曲径通幽,展现出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青山殡仪馆提供多项服务,包括灵车服务、冷藏服务、守灵服务、普通守灵、中档守灵、高档守灵、丧葬用品、鲜花布置、接待服务、遗体告别、遗体化妆、礼仪服务、司仪主持、遗体火化、礼乐服务以及骨灰寄存等便民服务。馆内的设施也非常齐全,有高档守灵楼会客厅、遗体存放厅、普通守灵楼会客厅、休息房以及守灵楼卫生间等。这些设施和服务都为逝者提供了一个尊重和庄重的环境,同时也为生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缅怀和告别的场所。

武昌殡葬一站式服务

武昌殡葬是指在武昌地区提供的殡葬服务,包括遗体处理、悼念仪式、骨灰安置等一系列服务。武昌地区可能有多个殡仪馆或殡葬服务中心,它们为逝者和家属提供专业、细致和贴心的服务。

武昌殡葬一站式服务

如果您需要武昌殡葬服务,可以选择联系当地的殡仪馆或殡葬服务中心,了解相关的服务内容和价格,并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在选择殡葬服务时,建议考虑服务的专业性、设施的完善程度、口碑评价等因素,以确保逝者在最后的旅程中得到尊重和关爱。

需要注意的是,殡葬服务是一项非常特殊和敏感的服务,需要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意愿和情感。因此,在选择殡葬服务时,请务必与殡仪馆或殡葬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明确服务需求和期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您提供帮助和服务。

“报丧要走到,吊孝要谢孝”这是一种礼节

在农村的丧葬礼俗中,人们都是非常重视的。人们认为,人死后还有灵魂的存在,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生活,活着的人为了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更好,也就有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

其实,人和别的动植物一样,生老病死很正常,这是自然规律。然而,人和其它动物所不同的是,人是一种有思维能力、有语言交流、有文明举止的高级动物,所以,在人死后也就不同于别的动物。

当有老人过世后,首先要先检查老人的眼睛是不是闭着了,如果断气后眼睛是半闭着的状态,家属就要把死者的眼晴用手轻轻按抚让眼睛闭合,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让老人走的安心。

在确定老人死亡后,做儿子的首先要由长子携带香、纸钱去土地庙,农村人称之为“报庙”。意思就是告诉土地爷,自己家老人要升天了,暂时把灵魂安放庙内,土地爷就会保护。而且在往返的路上要低头不语,既使见了熟人也不可说话,老人们说这是怕惊了亡魂。

亡者的家属要趁老人身体稍有余温、未僵硬之前,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穿上,寿衣就是死亡后穿的衣服。然后,找风水先去看下葬的坟地和下葬的时间,一切细节安排妥当就要通知亲友安葬了,“通知亲友”就是所谓的“报丧”。

报丧
报丧就是通知亲友前来参加葬礼的仪式,古时候,人们是很讲究的,一般以口报为主,孝子身穿孝服前往亲友家,但不能进家门,要在门口喊亲友出来,见面叩头报其家中丧事,以示对亲人去世的尊重和对亲友的敬意,否则就是礼数不到。

由于孝子死了亲人过于悲伤,加之一些忙乱,后来便演变成了由操办丧事的主管负责报丧一事,主事安排帮忙的人员去其亲友家报丧。亲友便会做上好吃的款待报丧之人,同时煮上一碗面,放几个鸡蛋让报丧的人吃了,放可离去,不然不吉利。亲友得此消息,便及时地如约赶往死者家中前去吊孝。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丧葬的简化,现在都是以电话报丧通知了。

吊孝
吊孝就是到亡者灵前行跪拜礼。一般情况下,吊孝之人携带烧纸及时赶来灵前,跪拜、哭悼,别人劝才止哭。虽然不致于像其子女一样悲哀,但也要表现的很哀伤,这也是对过世之人尊重的必要礼节。

也有的亲友会带钱过来以帮忙料理丧事,解决其困难,当然,主事都安排有专人负责收钱,登记造册,以便以后孝子们以后回礼。这也充分反映了帮扶于困,礼尚往来的美好品德。

谢孝
谢孝就是孝子们等客人吊孝完毕的一种回谢礼,民间称其“孝子谢客”。就是孝子等客人吊孝结束时,孝子跪拜吊孝的客人的礼节,这是对前来参加葬礼之人的谢意,也是一种必须的礼节。同时也要给吊孝之人送“孝布”,孝布的大小,是管事按其和亡者身份关系远近而定的,这也是农村的一种规矩。

孔子曰:“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如果不报丧给亲友,亲友没来吊孝,那是人之常情,就是自己失礼在先。如果报丧给亲友,亲友没来吊孝,那就是亲友失礼,不要说谢孝,以后也许会形同陌路,不相往来。

当然了,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规矩不会完全一样,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总之,“报丧要走到,吊孝要谢孝”这是传统丧葬习俗中的一种礼节,不管怎样说,人们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字。

人死后为何一定要停放几天?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古人对死亡,相当重视!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专门有“死”字,看起来好像一个人在一具大体前痛哭流泪跪着,以示生命终结,是人们对死亡最原始的描述。

《说文解字》也解释道 “死,生气耗尽也”表示人的灵魂与躯体相分离,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死后归宿的看法吧。 由此,古代也演化出了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

说文解字

儒家影响下,子女要敬孝,使父母得以善终;父母过世,子女要永言孝思”。人去世后,一定要举行相关仪式,妥善处理,以安亡灵。使生者得意释然。于是乎,便产生了一整套礼仪!

病者生命垂危时,古人要赶紧沐浴更衣,内外穿戴好新的一套,不能人“光着身子走”。寄托了生者深深的孝敬之情,咽气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向亲朋好友报丧!

多用讣闻,写上逝者生前的官阶品级,生卒年月,若是父母,讣告结尾要写“孤子某某、孤女某某,泣血稽颡,就是以额头触地”云云。

这种礼仪,除了通知参加丧礼外,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分担悲痛凝聚亲情的仪式,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周代!

《红楼梦》秦可卿出殡

入殓前,家属要悬挂起白桌衣,摆着供品、香炉、蜡台,以供众人前来吊唁,这个过程很多地方一般民俗都是三天。

最早的时候,古人认为人去世后要头七过了才能下葬。说是第七天,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要回来看看,当然,这是一种对逝者的哀思了,视逝者如生,可以缓解家属的悲痛心理,还有个念想!用这几天时间,好好追忆逝者一生,把身后事料理妥当,逝者走得也就安心,放心入土为安了。

渐渐地,移风易俗,七天太熬人,成了三天。

但您可能不知道,我刚讲的三天七天传承几千年的民俗,也并非纯粹是古人迷信以寄托哀思,历史上确确实实还跟一位医学泰斗有关!

扁鹊

司马迁史记载,战国时有位神医,唤做扁鹊,他本姓秦,名扁鹊,姓秦,字越人,就是因为医术太过于高超,人们便用上古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之名来称呼他。

就救济苍生,扁鹊云游四海,偶然间来到虢国,发现虢国人都哀容满面在祈求什么,国事也没人管了,扁鹊好奇,隐着身份便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才得知,受国人尊敬的太子刚刚去世!

扁鹊好奇,问:“那太子得了什么病,症状如何?”

中庶子回答道:“病是血气不畅通,导致气血交错无法排泄,于是暴发成病,又中要害。其精神又不能止住邪气,邪气畜积太多而不得排泄,所以产生阳缓阴急的病,而暴毙。”

扁鹊在虢国令太子起死回生

扁鹊问:“死了多久啦?”

回答说:“从清晨到现在。”

扁鹊又问:“已入殓了吗?”

回答说:“还没,死亡还没半天,准备一会入殓。”

扁鹊大吃一惊说:“快,请你去禀告,说我乃秦越人,我能够使太子活起来!”

中庶子说:先生不是胡说八道吗?人死如何复生?我是不会去禀告的。”

扁鹊见后长叹一口气说:你真小看我了。我不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症,绝不会有差错。

扁鹊

若不信,你可去太子那,看他鼻子是不是肿了,大腿到阴部是不是还有温度?

听了扁鹊的话,中庶子赶紧进宫查验,果真如此!大惊失色,慌忙禀报国君,国君哭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泪水一直挂在睫毛上,悲痛不能自止。

扁鹊说,莫悲伤,待我查验一番!一检查,后认定此病为“尸厥”,他高兴地对国君说,放心,我能治!太子现在阴阳失调,血管阻塞,才导致气脉无序,失去知觉,故而身体就像死了的样子,但太子只是假死耳。

扁鹊于是便在太子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等处以及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胶会等穴,施针过了半个时辰太子恍惚悠悠,果真醒了过来。扁鹊又使温暖的药气入肉五分,太子喝罢,竟坐起来了。接着他又调理阴阳之气,给太子服用汤药二十多天的样子,太子就痊愈了。

大家都赞叹扁鹊神医,能有起死回生之术,但扁鹊却说:“我不是能把死人治活,而是这个人本来就还没死,我只是能使他再起来罢了。”

扁鹊问疾

其实,司马迁记述的这一段,太子的症状,就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假死,某些人的生命特征(呼吸、心搏、血压、脉搏等)极其微弱,处于似乎已经死亡,其实还活着的状态,濒临死亡,但生理机能又恢复活过来了!又被称为“拉撒路综合征”!

说实话,这种情况常见诸报端,并无什么稀奇!

但古代这个故事深入人心,由此,民间开始停灵几日,也是古人防止假死,留有余地的方式,希望逝者真跟虢国太子一样,能出现奇迹!

只是这样的几率古代基本没有,所以久而久之,成了一种风俗啦!

农村老人去世,为什么不在医院,要在最后时刻拉回家里?

有一些老人快要断气的时候,家里人就会把老人接回家,为何会这样?其实不要说快要断气的老人了,碰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已经过世了,依然还是要拉回家,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其实说起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看待,一方面与现在的生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与咱们中国的传统生活观念有关。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的奶奶过世了,今天也想通过这样的一件事同大家讲一讲这里边的一些讲究,当然也希望我那个朋友不要生气才好。

老人过世
朋友的奶奶今年已经是85岁的高龄了,别看她老人家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这十来年一直很少生病,而且腿脚也特别利索。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过了年,老人家突然不吃不喝而且躺在床上也起不来了,就一直睡觉。

家里人也非常的着急,就把老人送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治也没有发现什么气质性的病变,只说是人老了,身体机能已经不行了,估计也活不太久,但是具体时间还说不好。于是那段时间家里人就一直伺候着老人家,当然中间也在商量什么时候把老人家接回家,不能是在医院之类的话。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把老人接回家,老人就已经咽气了。所以家里的子女只得把老人的遗体带回家,而且边走还边说咱们回家了,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因此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无论人是死是活都是要接回家的,也就是所说的停灵。

与现在相关
为何把人临死前接回家也与现在有关呢?因为一般情况下老人不是因为太老了而造成的自然死亡,就是因为得了比较重的病,比如说癌症等这样可怕的病,这种病不仅非常的折磨人,而且还治不好,另外就是特别的受罪。

毕竟住进医院里,医生的责任就是一定要全力抢救,可是对于已经药石不灵的疾病,只能等死。有时候这种抢救的过程对于病人来说也是非常的痛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病人都会要求回家,在他们的心里就是不能死在外头。

前不久也是附近一个村子的老奶奶因为得了食道癌,家里的子女都还比较孝顺,但是老人一是因为受罪,二是因为不想让子女再多花一分钱,因此一定要回家等死。百般劝说都不行,无奈之下子女只好把老人接回了家。不过当晚老人家就上吊自杀了。

落叶归根
也许老人家觉得自己的病会拖累子女,所以选择了自杀这样惨烈的方式。另外就是遵循落叶归根的老习俗。这就与咱们的老传统扯上了关系。毕竟以前的传统习俗中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认为人从降生到死亡,从哪来到哪去,那么如果不把人接回家,很可能死去的人就找不到自己的家,用迷信的说法就是变成了孤魂野鬼。连个自己的家都回不去,会很可怜的。因此从迷信的角度就是希望老人不要忘了自己的家在哪?不要迷了路。

你看咱们每年过年的时候,除了包好的水饺要敬天敬地,同时还会提前折一些元宝等,就是为了接自己家的老人回家过年,等到了十五也就是年正式走远的这一天,还要把老人请走,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希望已经过世的家人要记得来时的路。

就像刚才所说的落叶归根。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对家的想法。都有对家的渴望。试想想这些马上失去生命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全感是回归,中间还夹杂着些许的害怕。也许回到家就不害怕了,就坦然了。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孝顺。因为这个时候的老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把自己接回家,那么出于对老人的孝顺,就一定会照办的,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总不能让老人抱着遗憾离世!

现在依然有很多的地方依然遵循着这样的一种传统。而且等人过世后还要放置在灵堂处三天三夜,而老人的子女也要在这三天三夜里进行守灵,也算是最后对老人的一次尽孝。同时这三天还要接受来自各个地方的祭拜,其目的都是为了送老人一程。

逝者在火化时可以穿平常的衣服吗?

一位年过7旬的逝者在火化时,身上竟然装了足足21万的现金!当火化炉里到处飘散着被火烧着的纸币时,工作人员只能呆呆地看着炉子里的一切,此时任何行为都是徒劳的,人们不禁怀疑:老人为啥要烧掉这些积蓄?

十多年前的一天,在江苏的一家殡仪馆内送来了一位逝者,年龄已经70多岁了。逝者是被村干部送来的,没来得及换寿衣,就穿着老人自己生前的衣服。办理完手续之后,老人的遗体就被推入了火化炉,随着启动按钮被工作人员摁下去的那一瞬间,老人的身上顿时燃起了熊熊烈火。

突然,一直在一旁关注炉内情况的火化师察觉出了异样!炉子里好像有很多纸片在飞,再定睛一看,这可不得了!那些像纸片的东西正是钱,而且数量还挺多,整个炉子里飞的全是这种“纸片”!师傅也不敢耽搁,赶紧叫来同事再次确认,没想到同事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震撼到了!

此时关掉火化炉将这些纸币从炉子里拿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炉子的冷却需要好几个小时,也不能把遗体火化到一半就搁置不管了。工作人员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电话联系了送逝者来殡仪馆的当地村干部。

村干部并不知道这些钱的来历,而且因为是村里帮忙处理的老人后事,所以对于他身上的巨额现金每个人都感到特别诧异。村干部也不敢耽搁,赶紧电话联系了老人的两个儿子,把火化时发生的这件事告诉了对方。这不说还不要紧,一说就把这两位年轻人连夜买了车票往回赶。

提到老人的这两个儿子,周围的人没有不摇头的。老人的老伴儿去世的早,留下老人跟两个孩子,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老人平日里靠捡垃圾卖废品贴补家用。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了,本以为指望两个儿子今后能过上舒心的生活,没想到却遭来百般嫌弃,不得已老人只好自己在外面随便搭了个棚子,依旧每天到处收废品。

至于这21万现金的来源,大家也都明白了,是这么多年来老人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可能他一开始也是想着给后代留点钱,但一回想起两个儿子对待自己的态度,他又不忍心把自己的血汗钱交到两位白眼狼的手里。于是,这才有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老人把钱全部都取出来跟着自己一起飘向了空中。

老人去世的时候穿着的是自己的衣服,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穿着寿衣被送入火化炉,这才出现了刚才那一幕让人诧异又心疼的画面。在火化前,逝者都会穿上寿衣,那这里就有了问题,火化的时候为什么要穿寿衣呢?

一、传统的丧葬习俗,是丧葬文化的组成部分。寿衣并不是等到人去世后才穿上,而是在即将离世身体尚且有温度、四肢还能活动的时候就要穿上,否则人一旦去世,肢体变得僵硬了,衣服穿起来就困难了许多。

很多老人都会提前为自己准备寿衣,民间的说法是这样可以长寿。他们会把寿衣小心收藏起来,叠的整整齐齐,放入箱子或柜子的最下面,以防将来让家人手忙脚乱。

人去世后穿寿衣是传统丧葬文化的一部分,自古就有这样的习俗,我们应予以尊重。

二、为了让逝者走得体面、有尊严。这点很容易理解,很多地方在人去世后都有停灵的习俗,遗体在停灵期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腐败,为了不让逝者身上的这些变化让祭奠的人看到,用衣服遮盖起来很有必要。

逝者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不管生前家里的条件是好是坏,最后一程的时候家人都会想尽办法让他们走得体面、安心。穿着寿衣火化时对逝者的一种尊重,总不能一丝不挂地被推入火化炉中,这样在一旁等待的家属也接受不了如此残忍的画面。

三、为其他来祭奠的亲友健康考虑,防止遗体腐烂时产生的细菌以及散发的异味对他人造成不适。穿寿衣火化还有一点也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前来告别的亲友的健康,当遗体开始腐烂变质时,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恶臭味儿,会令身体产生不适,严重的话还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

所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用寿衣将表面的皮肤遮盖起来,既能保持逝者的尊严,也让其他跟遗体可能产生近距离接触的人多了一重防护措施,健康不会受到威胁。

人去世后穿寿衣,既是传统丧葬习俗的传承,也是为了逝者走得体面有尊严。殡仪馆里逝者在火化前都会穿着干净整洁的寿衣,然后随着遗体一起被推入火化炉中化为灰烬。那可不可以穿着逝者生前的日常衣服火化呢?必须要穿寿衣火化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穿着自己的日常衣服火化,殡仪馆也没有特别的规定只能穿寿衣火化。但是出于各种原因,逝者在穿着平常的衣服火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日常的衣服要干净整洁,让逝者走得体面。逝者如果生前有要求,或者亲人想让他穿着生前的衣服火化,当然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记住“死者为大”,不管生前家里的条件如何,去世的时候都要让他们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离开。

对于亲人来说,心灵上可以得到些许的慰藉,对逝者来讲,最后一程要走得体面有尊严。而且民间还有一些说法,就是人的去世其实是新的往生,在另一个世界里,不能显得太寒酸。所以,要穿得干净得体,同时还要烧纸钱、猪牛羊祭等等,有吃有穿亲人才能安心。

二、衣服要宽松得体,手脚等部位要尽量遮盖住,避免衣不蔽体,有损逝者尊严。同寿衣一样,穿着平常的衣服火化时也要宽松得体,要让遗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手腕脚脖等部位需要遮盖起来,这样做的讲究是,避免出现衣不蔽体的情况。

皮肤裸露在外,对逝者是极大的不尊重,也会被周围的亲朋好友议论对老人不孝顺、不尊敬。所以,跟寿衣一样,衣袖、裤腿都要尽量长一些,把皮肤都遮盖住。

三、衣服上的金属、塑料制品需要提前取下来,防止在火化时发生意外对遗体造成破坏。寿衣在制作上有讲究,所以上面所使用的材质都是易燃而且不会对遗体造成破坏的布料,不会出现累死金属或塑料的物品。

但是我们的日常衣服则不一样,特别是一些喜欢追求个性、标新立异的人衣服上的各种配饰特别多,如果是日常穿着会增加衣服的整体视觉效果,感到很好看。可如果是火化时穿着这种衣服就不合适了,一方面是这种服装穿起来比较麻烦,而人在去世后身体会逐渐变得僵硬,只适合穿一些宽松的衣服。另一方面是衣服上的配饰有塑料或者金属,经过高温焚烧后并不能随着衣服变成灰烬,而是会融化甚至粘黏在火化炉内,不光影响骨灰的收集,还可能对火化设备造成破坏。

所以在火化之前,如果遗体穿着的是日常衣服,则一定要将衣服上的金属塑料配饰取下来,只留下容易焚烧且不会对遗体和火化设备造成破坏的部分。

四、逝者生前喜欢但不适合随遗体火化的衣服,可以交给工作人员放入衣物焚烧炉中,也算让逝者带着“衣物”上路,给亲人带来一些慰藉。如果有些衣物确实不能穿在逝者的身上一起火化,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将这些衣物都挑选出来带到殡仪馆交给工作人员。

因为殡仪馆内有专门的焚烧炉供家属焚烧逝者生前的遗物,所以,我们不妨采取这种方式将衣物跟着逝者一起化为灰烬。这样,也算是让他们带着“行李上路”,不至于风餐露宿,对生者来说也算是心灵上的一种慰藉。

中国传统丧葬礼俗(吊唁)

逝者已去,子女要“亲视含殓”,其他亲友则要“闻丧赴吊”。吊唁亲友在服饰、表情、哭丧、言语等方面,都有一些俗规。吊唁者的表情要哀痛、悲伤,若为至亲和挚友,还有哭丧一礼。旧时,有亲友来吊唁,有的地方还发“孝帕”的仪规,即送上一方白布帕,现今演变为发白纸花。吊唁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素色纸包好,在纸包的皮上写“奠仪”“烛金”之类黑字并署名,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文士间还有祭文。

吊唁需要注意什么?参加追悼会送什么鲜花?

古代的吊唁礼仪是非常讲究的,而现在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是需要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的,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注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一、吊唁要遵守的原则

守时——可以提前到场等候

庄重——态度和表情保持严肃

二、吊唁的礼仪

1、 不宜打电话吊唁。

2、 不得穿着艳色的服装参加葬礼。

3、 喧哗或中途退场,是对逝者及家属的不尊重。

当面去吊唁,一定要记得带上你的礼物和问候,而且一定要根据情况送去不同的礼物。那些高龄的老人故去,安安静静的因为“老”而去世的。这种情况是任何人都无能为力的,故而,这类悲伤会减轻一些。另外一些就是“哀丧”,这些死亡一般都是由于意外造成的,例如:车祸、疾病等,总之是年纪很轻就去世的,这是最令人悲伤的。

不过,丧事总归是一种悲痛的事情,在吊唁的时候要显示出悲伤的情绪,更要说些安慰当事人的话。关怀及安慰对于亡者的亲属很必要,一些过当的举动例如嚎啕大哭应避免,在措辞上也应注意,作为慰问语一般可以说,“这次事情真令我悲痛,请节哀顺便。”“这次事情太突然了,衷心表示哀悼,请保重身体。”

丧事时忌讳使用“死”、“惨”等使人联想到不幸的词汇;葬礼会场是肃穆的,吊唁者言辞应收敛,高谈阔论、嬉笑打闹都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说话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出您的诚意和风度。 葬礼本身的凝重感和沉痛氛围,要求人们言行格外谨慎,如果细节上稍有不注意就可能给亡者家属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千万不敢有所懈怠。

那么出席葬礼究竟怎样做才最得体?一句话:慎言慎行。以下这几点规矩您可要谨记: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时,男女均应穿黑、蓝等深色服装,男士可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女士不应涂抹口红,不戴鲜艳的围巾,尽量避免佩戴饰物,如需要可考虑白珍珠或素色饰品,避免佩戴黄金。

三、吊唁的礼物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参加葬礼的时候送的礼物需要选择哪些,都有什么讲究呢?

1.在追悼会上人们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礼金,这是一种约定俗称的交往礼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毕竟在开追悼会的时候总是需要花费和开销的,你的礼金能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记得,这个礼金千万不能用红纸包装,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

2.挽幛、挽轴、挽额也称礼幛,题词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为多,多是直写,横写的称“挽额”。

3.祭奠礼品如赠送香烛纸钱、鞭炮、“三牲”、果品之类的祭祀用品,并随祭品附送礼单帖。

4.花圈或花篮。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不过送的花也有些讲究,因为每种花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黄色和白色为主,千万不要送那些过于鲜艳的花。

应该用什么花吊唁死者?

祭奠逝者,要赠予白事花圈、祭祀鲜花,菊花和百合是优选。

1、表达哀思悼念,用白菊花

自古菊花都代表高雅不屈的高尚品性,祭祀鲜花选白菊花用来哀悼逝者,是在表达对其的哀思悼念,以及对逝者平生高洁德行的敬佩。

2、劝慰节哀顺变,用黄菊花

人生无常,每个人都终将老去,然后死亡,菊花寓意着“安息”,面对悲痛的家属,贴心的做法是,祭祀鲜花选黄菊花,对其进行劝慰,让家属节哀顺变。

3、寓意追思缅怀,用白百合

白色的百合与白菊花有着相似的寓意,都表示对品行高雅逝者的敬爱之情,因此白色百合同样可以作为祭祀鲜花,只不过通常会与白菊花、黄菊花搭配。

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黄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肃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实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黄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恋之意,让逝者走好。

(5)白色大丽花可布置灵堂、灵车,寄托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对亡灵的哀悼。

九旬老人去世,亲友短信吊唁

“化金老弟,按照政府要求,为避免病毒感染,我们一家就不上门吊唁舅舅了,请节哀。”到2月2日,泗阳县城厢街道陶圩居委会九组陶化金,已先后收到50多个亲友发来的“吊唁短信”。看完每一封充满深情的短信,陶化金都要答谢一句:“感谢理解。”

老父亲去世后,陶化金收到了表兄弟发来的一条“吊唁短信”。

2月1日凌晨,陶化金90岁高龄的父亲突然去世。按照传统习俗,高龄老人去世要大办,亲友乡亲们都要到场吊唁,否则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大逆不道”。

身为人民教师的陶化金,考虑到近阶段政府一直在宣传人情“减负”,现在又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不能让葬礼变成负担,更不能将亲友们陷于传染疾病的危险之中,于是,决定将父亲的葬礼。

陶化金的决定,在族人中引发不小风波。有的直接说陶化金“忤逆不孝”,其中更多的人存在“和稀泥”的想法,认为亲房近族、至亲好友小范围举行一下也是可以的。

听了族人的议论,陶化金心平气和大家解释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带头避免人员聚众,不给政府添麻烦。万一因为举办葬礼,发生病毒传染事件,我对不起大家!更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父亲!相信老父亲的在天之灵,也能理解我的做法。”

一切从简好是好,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举办葬礼,总不能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把父亲下葬了吧。以后亲友问起来,不好解释,还会怪罪陶化金。陶化金斟酌再三,拿起手机给众亲友群发了短信:“家父2月1日去世,因疫情防控时期,本着丧事从简原则,家中所有祭奠活动全部取消,请亲友们勿来吊唁,失礼之处还望各位谅解。”同时,陶化金请村里用喇叭通知村民不要前往吊唁。

亲友们收到短信后,有的表示理解,也有的执意要前往吊唁。对于那些执意要前来吊唁的亲友,陶化金一一劝阻拒绝。2月2日早上9点,陶化金将父亲遗体火化后,直接葬入城厢公墓地,跟随到殡仪馆和公墓地的只有自家人。

因为陶化金拒绝举办葬礼,他的手机这两天“吊唁短信”不断。这些不见面的“吊唁”,在陶化金看来,在战“疫”特殊时期,比见面更让他感受到那份不一样的亲情,这些亲情也让他得到无比的宽慰。因为,他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防控疫情!

贴身监督 重拳整治殡葬乱象

“殡葬用品要明码标价,符合市场价位要求。另外,一些明显带有迷信色彩的商品不得售卖……”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陆续走访了全区9个乡镇(街道)殡葬用品商户,对沿街殡葬用品商店进行现场检查。这是该区整治殡葬行业乱象的措施之一。

今年8月,襄城区出台《关于专项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总体方案》,将社会殡葬中介服务中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纳入该区“4+5”整治的重要内容。

方案下发后,该区纪委监委督促区民政系统制定《襄城区社会殡葬中介服务中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在政府网上公示了殡葬专项整治监督投诉电话,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自查。

该区纪委监委派出专项督查组开展实地走访,联合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公安局、发改局、卫建局等部门开展重点处置,对无经营许可的殡葬用品商店予以取缔或要求限期整改,整治不规范经营行为。目前共发现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改问题39个。

在全力开展贴身监督,查处殡葬行业乱象的同时,该区纪委监委注重以案促改,深入挖掘殡葬系统监督管理不到位、权力缺少制约,反映出规章制度建设缺失等问题,有效堵住全区殡葬行业制度漏洞。

“要找准殡葬‘小切口’,紧盯群众身边急难愁盼,进一步督促有关部门规范殡葬行业管理,健全惠民制度,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护好群众‘身后事’。”该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